強迫癥最大的痛苦在于:明明知道自己的行為和那些”萬一“的想法沒有必要,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,在各種”萬一“的驅使下,當我們完成了檢查、確認、核實、洗滌、計數、分析、論證之后,又會后悔和自責。
其實,強迫癥就像平靜的湖面丟進一顆小石子,水面的平靜被打破,會出現漣漪。最初的癥狀,就是那顆小石子,你如果不管它,隨著時間的流逝,湖面自然會慢慢恢復平靜。
然而,正是因為我們不接納湖面的平靜被打破這個事實,想要讓湖面快速恢復如初,我們想盡辦法給水波施壓,想通過壓制讓它消失,結果呢,當然是你越用力,水面被攪動得越厲害,根本平靜不下來。
這個湖面其實就像我們的內心,強迫的癥狀就像意外落入的小石子,恐懼擔心的情緒就是泛起的漣漪,你越是想恢復內心的平靜,越是想快速消除強迫的癥狀,打壓它們,不讓它們出現,它們出現的頻率越高,引起的漣漪越大。
面對強迫癥最好的辦法,就是順其自然,無為而為。
這是森田療法的精髓,也是李宏夫老師在《戰勝強迫癥》一書中倡導的理念。
可能有人會問,順其自然,對癥狀不管不問,那癥狀更嚴重了怎么辦?
有一個成語叫“懸崖撒手”。
比喻人到了絕境的時候,只能另作選擇,也指在緊急關頭,放下一切不管。
想擺脫強迫癥,也可以嘗試這個方法,對癥狀撒手不管,你來就來,走就走。
來了我不排斥,走了我也不擔心你再回來,因為我知道,這些都是無常的,不由我能控制的,我能做的就只是接納,接納它們的出現和消失,接納它們反反復復,來來去去。
接納癥狀的同時,也接納癥狀帶來的痛苦,但是,我不在痛苦中反復品嘗它的滋味,我知道它是苦的,我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,來沖淡它的苦澀。
人的本能,讓我們遇到癥狀的時候,總是抓著那些我們認為的“好”不放,想從懸崖邊爬上去,這樣做非常吃力,還可能越陷越深。
當你對癥狀放手時,你會發現,其實這個心理上的懸崖,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高,懸崖的底下,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,你伸直雙腿,就可以腳踏實地。
對未知的恐懼,加大了你不敢放手的執著,當你真的對癥狀放手,發現一切不過如此。
對強迫的癥狀放手,說起來簡單,做起來卻不容易,有什么辦法可以幫我們做到呢?
李宏夫老師在《戰勝強迫癥》中給出了”亦止法“。
亦止法并不是要消除癥狀,而是幫我們中斷妄想,安住當下,與當下同在。
強迫的癥狀是隨時出現的,這個方法也可以隨時練習。
當有擔心的想法出現時,在這個想法后面加上”亦是如此“四個字,然后,不和這個想法繼續糾纏,帶著癥狀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。
沒有忍住,又去洗手了,洗就洗了,亦是如此。
感覺后悔了,亦是如此。再忍一忍就好了,亦是如此。
洗手的時間比昨天少了30分鐘,是不是代表我的癥狀在減輕?亦是如此。
堅持這個方法的練習,你會發現強迫癥狀出現的頻率減少了,它對我們的影響變小了,我們能更多時間活在當下,享受正常生活。